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areer Planning Guide

课程代码

00361006

课程性质

通识教育课程

授课对象

苏州大学全日制三年级本科生

学   分

0.5

学   时

18

主讲教师

学院生涯教师

修订日期

2021年3月

指定教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就业指导》,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 是本课程开设的纲领性文件。苏州大学

《关于实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改革制定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苏大教〔201018 )以及《苏州大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辅导工作推进方案》苏大招〔20121 的相关政策是本课程教学实施的具体依据。由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作为开课单位,根据学校教学管理规定统筹本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各学院根据中心要求,具体实施本课程在本学院(部)的教学工作。

丰富课程内容,简化考核手段,本课程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中线上安排8课时,线下安排10课时

(二)课程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下)通过教学指导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发展意识,进行学业指导,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课程目标:

1.增强学生生涯意识,培养自主决策的能力;

2.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之路,拓宽知识面;

3.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促进就业。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如何进行生涯探索

教会学生使用生涯彩虹图进行生涯探索,结合舒伯理论和明尼苏达理论,介绍探索的方案,鼓励学生真实表达内心的性格区向。熟练使用相关工具。

具有自主探索生涯之路的方法,能结合实际开展生涯反思活动。

创新创业之路

讲授基本的创业知识,企业注册、上下游沟通以及各类创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有初步的创业意识,能在学习中践行创新观念。

就业指导

准备求职简历,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行业和岗位,以及评估为目标岗位所付出的努力。

清晰的就业择业观念,能正确评价自己,有完整的求职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职业规划(二)

1.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2.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找到规划自己人生的方法。

3.教学内容

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与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职业理想的作用。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

4.教学方法

讲授法

5.教学评价

基本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技能。

 

  1. 创业教育

    1.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创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初步掌握求职基本方法,教学要求。了解就业形势和有关创业的政策,理解角色转换的重要性;理解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及其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理解就业、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初步形成创业意识,形成关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力的态度,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修改、完善发展目标和发展台阶,针对自己与“职业人”和创业者素质的差距,制订提高措施,践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行为,尝试求职的基本方法,编制模拟创业计划书。

    2.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创业的难度和创业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的实力和资源。

    3.教学内容

    正确认识就业。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观。就业形势与择业观。

    做好就业准备。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

    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创业的重要意义。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中职生创业的优势。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

    4.教学方法

    讲授法

    5.教学评价

     

  2. 就业指导

    1.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创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初步掌握求职基本方法,教学要求认知:了解就业形势和有关创业的政策,理解角色转换的重要性;理解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及其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理解就业、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初步形成创业意识,形成关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力的态度,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修改、完善发展目标和发展台阶,针对自己与“职业人”和创业者素质的差距,制订提高措施,践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行为,尝试求职的基本方法,编制模拟创业计划书。

    2.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就业市场的氛围,提前了解如何高质量就业。

    3.教学内容

    确定发展目标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选择。

    构建发展阶梯。阶段目标的特点和设计思路。近期目标的重要性和制定要领。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

    制定发展措施。制定发展措施的重要性。措施制定三要素(任务、标准、时间)。实现近期目标的具体计划。

    4.教学方法

    讲授法。

    5.教学评价

    基本掌握就业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学时分配

    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节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职业与人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认知、职业定向、职业素质培养

8课时

第二章

创新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

5课时

第三章

求职准备、应聘实务、求职心理调适、职场情商的培养、就业权益的保护

5课时

 

五、教学进度

3: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

授课时数

作业及要求

备注

1

/

课程导入

分组讨论生涯的意义和作用

2

任课教师自行安排上课时间

2

/

职业规划(二)

讲授职业规划的方法

6

任课教师自行安排上课时间

3

/

创业教育

分享创新创业的理论和案例

5

任课教师自行安排上课时间

4

/

就业指导

讲解求职技巧和社会案例

5

任课教师自行安排上课时间

5

/

答疑

主要针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

2

任课教师自行安排上课时间

6

/

/

线上课程学习,包括且不限于线下内容的扩展

8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就业指导》,人民邮电出版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精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训读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读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创新创业读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七、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生涯理念和性格探索的方法。

2. 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初步选择自己的生涯方向。

3. 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涯案例,讲解生涯规划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考核要点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1

生涯理论和生涯方法

现场提问

课程目标2

创新创业理论和方法

现场提问

课程目标3

准备一份求职简历

期中作业提交

·(二)评定方法

1.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0%

      期中考试:40%

      期末考试60%

  1. 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

     

     

    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

       考核占比

课程目标

平时

期中

期末

总评达成度

课程目标1

0

40%

60%

(例:课程目标1达成度={0.3x平时目标1成绩+0.2x期中目标1成绩+0.5x期末目标1成绩}/目标1总分。按课程考核实际情况描述)

课程目标2

0

40%

60%

课程目标3

0

40%

60%

 

(三)评分标准

课程

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合格

不合格

A

B

C

D

F

课程

目标1

熟练掌握理论,并能得出清晰的生涯目标。

基本掌握理论,并能得出清晰的生涯目标。

基本掌握理论,并能得出比较清晰的生涯目标。

基本掌握理论,不能得出清晰的生涯目标。

没有掌握理论,不能得出清晰的生涯目标。

课程

目标2

熟练掌握理论,并能得出清晰的创新意识。

基本掌握理论,并能得出清晰的创新意识。

基本掌握理论,并能得出比较清晰的创新意识。

基本掌握理论,不能得出清晰的创新意识。

没有掌握理论,不能得出清晰的创新意识。

课程

目标3

熟练掌握理论,并能得出清晰的就业目标

基本掌握理论,并能得出清晰的就业目标

基本掌握理论,并能得出比较清晰的就业目标

基本掌握理论,不能得出清晰的就业目标

没有掌握理论,不能得出清晰的就业目标


苏州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