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月3日)下午,“与创业导师对话”活动在苏州大学举行,三位创业导师应邀来到校内与大学生面对面,为前来咨询的大学生们面诊创业难题。据悉,这也是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创业导师高校行”的系列活动之一。

在现场,大学生们围绕创业方向、项目推广、公司融资、福利政策等方面向创业导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创业导师们则从方案的可行性、政策的优惠度、未来的风险性、创业的正确心态等多个方面给予了中肯的意见建议,在对谈交流中解答创业困惑。
“文化如何在‘互联网+’模式下得到长久发展?”体育学院大一学生林子昂对文化创业非常感兴趣,向创业导师们频频提问。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苏州金中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赵理强总经理解答了这一疑问:“文化始终是传媒领域的核心,必须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毕业于东吴商学院的陈振国特意赶回母校参加活动。毕业三年,他创立的环保水处理设备公司已经拥有了60多项专利,具备了稳定的技术和成熟的案例。但面对企业下一步的融资问题,如何平衡合作与控股,他依然有不少困惑。创业导师、江苏聚创星孵化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倪为对此给出建议:“做企业一定要明确自身的竞争力所在,千万不能放松在技术上的提高,融资也是‘融人’,企业的长久发展必然离不开志同道合的合伙人。”
创业导师们认为,创业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学生如果有创业的意向,一定不能只停留在空想阶段。多尝试、多积累,才是正确的选择。创业导师、苏州市财政局原主任科员边振华提醒同学们可以关注当前国家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的丰富扶持政策。“校园创业一定不能盲目冲动,要善于寻求来自外部的支持,关注各个地区开设的创业培训课程,我们也都十分乐于为大家提供帮助。”
苏州作为全国首批创业示范型城市,具有活跃的创业氛围和丰富的创业政策。苏州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孙庆民表示,此次开展与创业导师对话是学校与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开启合作的第一步,苏大将在校内长期开展类似服务广大学子的优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