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8日至29日,由苏州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联合苏州独墅湖创业发展中心成功举办“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培训”会,苏州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新国大研究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代顿大学中国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校区等约180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课程教师、研究人员和创业导师参与了此次线上培训活动,并主要从政策支撑、人才培养、实践创新、“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对高校创新创业相关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和细致指导。

  第一部分,苏州独墅湖创业发展中心孙娟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出台的包括创业经费、工位补助、辅导奖励等政策,多维度领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等相关人员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工作。

  第二部分,针对现在大学生创业存在对创业知识系统论证及探索能力薄弱、学生团队内部协调与管理不足等特点,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创业与企业战略培训咨询知名专家邓宝山从培养创业意愿、抓住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性商机等角度来指导学生创新与创业。接着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陈姚在培训中以中国人民大学创新创业课程为例谈到,创新创业工作者在设计课程时,可以将知识、能力、素质作为培养的目标,采用包括创新思维、团队与人才、核心竞争力、创业者素质、财务与筹资等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领悟创业精神。随后西浦国际商学院创新与创业博士生导师汪潇在培训中提到知识可给高校学生双创补给营养,可激发、互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展包括商业构思与创意、市场调研、商业模式与营销策略、财务与融资等课程,采用案例分析、比赛、讲座、讨论等形式,可让学生明白创新与创业是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构建更系统、更严谨、更有信服力的商业计划,需要不断学习、合作、反思与再创造。

  第三部分,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教授施永川在培训中提到,创新创业教育在内涵建设阶段,将推动深化创新创业与五育融合,打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育大平台。而施永川以温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为案例展开分析,高校创新创业工作者以实践为导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形成有学校特色、分类分层、协同递进与育人、科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新体系、新平台、新机制与新动能。

  第四部分,会上提出由教育部与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每年各高校师生最重视的创新创业大赛之一。其中江苏省创新创业协会副会长王阳,从市场、产品或服务或解决方案、竞品分析三要素、团队四要素及商业或推广模式等角度展开“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逻辑梳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国赛评委江洪涛,从创业项目路演、比赛中评委关注点的体现、理性提出融资需求、深度挖掘项目价值等角度进行赛前辅导。两位培训老师培训内容,可有效帮助包括苏州大学等区内高校创新创业工作者,在今年“互联网+”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第五部分,会议充分强调由于高校创新创业师资是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而本次培训将立足区域特点,进一步加强区内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提高创业教育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苏州“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培训”会成功举办,既是苏州大学进一步发挥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示范引领作用的有力体现,也是我市推动政校合作与创业资源整合,顺应双创时代潮流的有力措施。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将为苏州高校培养更多更优质的双创师资,为苏州营造优良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供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