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

接苏州独墅湖创业发展中心通知,2022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苏州选拔赛已经启动,请我校学生积极关注、自主参赛,赛事介绍及参赛方式等通知如下: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作为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配套活动,是教育部主办的高级别创客赛事,同时也已列入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

一、大赛组织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承办单位: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清华大学、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谷歌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大学科技园联盟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苏州选拔赛由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承办。

二、参赛条件

1.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对任何中国公民或美国公民,或在中国或美国获得永久合法居留权的个人开放。

2.报名者年龄应在大赛报名起始日时符合18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下的要求(2022年大赛报名者要求出生日期不早于1982年5月1日并且不晚于2004年5月1日)。

3.报名者识别下方二维码,登录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网站完成团队报名工作。

QR 代码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三、参赛方式

1.报名者可采用个人或团队方式参赛。

2.鼓励中、美两国选手联合组队。

3.以团队形式报名,团队总人数不得超过5人(含领队),领队作为团队的联系人和代表;苏州选拔赛开始前,团队可替换一位或多位成员,领队不可更换。

4.每名参赛者只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与到一个项目之中。

5.每个参赛项目可至多有一位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不得再以领队或者成员身份参赛。

6.参赛个人或团队需在报名时签署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参赛者声明。

四、赛程设置

1.启动报名(5月12日–6月12日)

2022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已于2022年4月25日正式启动。大赛将分为中国、美国两个赛区,其中中国赛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厦门、深圳、成都、西安、温州、海口、沈阳、苏州、武汉13个分赛区。

参赛选手须通过2022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官方网站报名,阅读参赛须知并选择苏州赛区,根据苏州赛区安排认真准备参加分赛区选拔赛。

2.苏州选拔赛(6月25日前)

6月中旬,经过初选,评选出40支队伍进入苏州选拔赛复赛。7月1日前,完成苏州选拔赛,评审出5支获奖团队或个人入围北京总决赛。

3.作品优化(6月25日-决赛前)

为获得更好的展示效果,打造更强的竞争力,自确认成为晋级决赛的团队之日起,团队可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迭代升级。大赛承办方和分赛区承办单位将尽可能为团队提供帮助和辅助资源支持。

4.决赛与颁奖典礼(8月中下旬)

决赛将于2022年8月中下旬举办,具体安排将另行通知。由各分赛区推荐并经工作组确认的75支团队及个人进入决赛。每支队伍由不多于5名符合大赛要求的青年创客组成。要求参赛团队在规定的时间内,结合创新理念和开源软硬件平台共同创造,以其在分赛区选拔赛中使用的创意为基础继续深化产品原型设计。通过评审工作组的综合打分,最终将评选出获奖团队。

五、奖项设置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苏州选拔赛给予获奖项目参赛奖金和落户创新创业券支持。

奖项

参赛奖金

项目落户券

发展鼓励券

特等奖1名

2w

4w

4w

一等奖2名

1.6w

3.2w

3.2w

二等奖2名

1w

2w

2w

此外还设置三等奖若干、优秀指导老师10名、优秀组织奖5名。

六、参赛要求

1.竞赛主题要求:参赛项目要求聚焦“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挑战,关注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探索韧性社区、环境教育、低碳环保、食物系统、危机应对、健康福祉、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创新机遇,结合未来思维和设计创新,运用前沿科技和开源工具,打造兼具社会意义和产业价值的全新作品。

2.竞赛创新性要求:大赛注重创客精神,鼓励创新,倡导参赛者在社会及技术层面实现创新。参赛作品须是在参加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之前和期间未经商业化的作品、未获得包括但不限于风险投资机构、天使投资机构、私募基金等投资性的资助、奖励、借贷或股权性投资的作品、未在往届大赛中进入过总决赛的作品、未获得其他省级以上赛事最高奖项的作品。参赛作品不能是完全依托于导师或导师实验室已有的技术成果,须是团队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如涉及到相关专利,参赛者须是第一作者)。大赛工作组和各分赛区选拔赛承办单位将严格对参赛作品进行创新性检索,如发现不符合竞赛规则的作品,将取消其参赛资格。举报电话:0512-62602758。

3.作品呈现要求:参赛者需要在分赛区预选赛阶段完成作品设计工作,并制作出可演示的产品原型。要求所展示原型必须是基于开源软件或开源硬件平台完成。作品原型应呈现为可实现社会创新或技术创新功能的硬件或软件。从分赛区预选赛晋级决赛的团队,需要在决赛阶段完成针对产品原型的改进、升级和测试等工作。

4.技术平台要求:工作组将提供大赛可采用的竞赛技术平台的参考方案,参赛者也可自行选择技术平台和使用相应的工具和设备。

5.知识产权要求:参赛者必须保证作品的原创性,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且内容符合可适用的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参赛者同意对因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而导致的请求和索赔负全部责任,并保护比赛的主办方、承办方及其代理人并为其辩解,使其不受任何损失赔偿的请求或追诉。

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但应适当兼顾到竞赛主办和承办单位的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作为大赛主办单位,中国(教育部) 留学服务中心、清华大学、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谷歌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大学科技园联盟作为大赛承办单位,拥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永久免费使用本届参赛作品进行演示、部分或全部出版的权利(不涉及技术细节),大赛承办单位的其他全资子公司也拥有上述权利。如果大赛承办单位以其它目的使用参赛作品,需与参赛团队协商,经参赛团队同意后,签署有关对参赛作品使用的协议。

七、其他

1.在可适用的法律允许范围内,大赛工作组保留本规则的最终解释权。

2.苏州选拔赛联系人:赵老师,联系方式:0512-62602758。

特此通知。